写这一章的时候我是一边写一边后悔,后悔上语文课的时候去找周公喝茶了,这一章我们要说的其实老师讲过若干次了,我还是不会,可见我上课听讲多么“认真”!汗!检讨!我问了不少的人,把这一章确定下来,看来我们中国的汉语比我想象的要远远深奥的多。
上一章中,我们谈到了比喻的一个兄弟——比拟。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的,但是不同的地方同样多。我觉得简简单单叫大家去问老师去,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敷衍。说道借喻的时候,又谈到了借代的概念,我同样也觉得把它一笔带过是厚道的。掌握这两种方法,虽然有点难度,但是能为文章增添不少文学性、生动性、形象性。如果这么好的方法不告诉大家,那就对不起这套材料的“本人自己的经验”这个主题了。
废话不说了,我们先来谈比拟。比拟是借助丰富的想象,把人当作物来写,把物当作人来写,把没生命的当成是有生命的,把甲当作乙来写。这种方法,叫做“比拟”。比拟的效果,从百度上面摘下来一句话,就是“第一,比拟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.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,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,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,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,活灵活现的.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,而变得富有艺术魅力.”把比拟学会了,文章因为生动形象而获得高分的时候就指日可待了。
比拟主要是拟人和拟物这两种形式主要存在。拟人我们上一章说过了,我们在这里重点说拟物。拟物,你可能会对这个修辞很陌生,认为又是我自己杜撰的诸如“伪比喻”这类的字眼了。其实不是,不过就是上课没有重点讲而已。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,就像是鸟可以在天空中飞翔,鱼可以在海洋中畅游,蝴蝶拥有美丽的外表,花儿拥有独特的芬芳,大海容纳所有的水,水虽然柔弱却可以迸发出无穷的力量,谬论总会被真理打倒,光明总会驱走黑暗,太阳总是能够发出光和热……等等等等,这些都是。拟物通常是出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的,它可以带来形象感,新奇感,虽然不能化腐朽为神奇但是化抽象为形象是没问题的。
拟物有如下的常见写法。
把人当作动物写。我就不相信,你没有这样想过,幻想自己有一双翅膀能让自己飞翔,幻想自己是一只鱼在水中也能呼吸到氧气。人是不可能有翅膀的,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;人也不可能有腮,同理。可是把翅膀赋予人,让人飞向远方。好的,音乐起,《隐形的翅膀》……西方神话中的天使的代表性再合适不过了,但是中国的神仙更厉害,能腾云驾雾(UFO?)这些都是拟物的一种,即把人当作物来写。教师节的时候那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是什么修辞?不用我说了吧。如果说一个人谄媚献殷勤,那么,“哈巴狗”这一个称号就少不了了。说一个将军不屈,人们会说他是一个“铁杆鹰派”。
把人当成植物来写。这个更难,也更新颖。虽然我没这样尝试过,但是我还是找一段文字我们来分析。法国作家乔治桑有这么一段话“我有时逃开自我,俨然变成一棵植物,我觉得自己是草,是树顶… …总而言之,我所栖息的天地仿佛全是由我自己伸张出来的。”如果你仔细看了上一章,你会说,冰棍你搞错了,这个不是拟物是博喻。首先我肯定你的质疑,过一会我会解答的。乔治桑说自己是这个是那个但是终归实在为后面那一句“总而言之,我所栖息的天地仿佛全是由我自己伸张出来的”来服务。这样一来,就不那么抽象到人不明白了。我之前说了,拟物都是建立在特定语境的基础之上。也正旨在这种语境之下,显得十分生动形象。
把人比作非生物。这个也不是没有可能。把人比作钢铁是前苏联的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发扬光大的,用钢铁般的意志力来说保尔•柯察金的品质,这个是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艺术形象。和钢铁类似的,还有岩石。于谦的《石灰吟》就是典型的代表作。用墨菊来说高洁品质的,王安石的“不求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就是用一副画(画?似乎不是,就当是吧)来烘托的。郭德纲“夸”搭档于谦“有着照相机一样的记忆,却经常忘打开镜头”幽默诙谐的借用照相机来和这个搭档开了一个玩笑。中世纪欧洲的骑士在舞会上常常把贵族小姐比作太阳,我们也在教师节时说老师是太阳,因为太阳给了我们光和热,带来了智慧生命的曙光。说到教师节,我们也常常把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和“蜡炬成灰泪始干”放在一起,而后者也是把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(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比拟)精神赞美老师。生活中的例子不胜枚举。
把非生物拟为生物。这个是拟人的上属,不过把非生物比作是动物是很常见的。大家音乐课都学过“黄河大合唱”中的“风在吼,马在叫,黄河在咆哮”这个就是典型的把非生物拟为动物。把非生物比作植物,也可以,不过我没找到合适的例子,抱歉!最后是把抽象事理拟为事物。我曾经在小说中写到“无形的道德枷锁死死的拘束着他,让他不忍心下手。”呵呵,有点邪恶。道德就是一个概念,很空洞的概念,但是枷锁一般对人们的约束是很形象的。
例子说不少了,小谈一下构成比拟的方法。第一是把情感性格转嫁,这个多用于拟人。蜗牛一点一点的爬,不到终点绝不放弃。第二是动作、行为的转嫁,这个就很宽泛了,比如说螳螂捕蝉。第三是情态的转嫁:小偷夹着尾巴逃走了。第四是称呼的转嫁。这个有一个很囧的例子,我至少看了10年了——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。第五是人称转嫁,这个也用于拟人:你可知“吗考”不是我真姓,我离开你太久了,母亲。(闻一多《七子之歌——澳门》)第六个是抽象转移到具体。“岁月列车驶过了这一站。”在毕业的同学录上面这句话很惹眼,这就是比拟中的化抽象为具体。构成比拟的方法绝对不光这几种,很多时候创造力是很重要的,抓住要素,你能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比拟方法。
需要注意的是,比拟之间的事物必须有联系,这个和比喻不一样。如果你说“银河系在唱歌”,那么这可是一个正宗的病句,搭配不当。第二,比拟需要注意语言环境,而且用于书面语,口语中鲜有比拟更多的是比喻。第三,要注意感情色彩,爱憎分明是“必须的”。最后,如果你不想创造出新型四不像,就不要强迫着用比拟,如果用不好就不用。比拟和比喻我之所以分开写,是因为他们并不是同一种修辞,但是相似之处很大。繁杂的语法是没有必要出现在这里的,你的读者不会把你的作文当作教材一般探究的。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个事物来写,比喻是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。比拟强调的是特点,比喻强调的是两者的相似,侧重点是不一样的。界限很模糊的我叫它“伪比喻”,上一章中提到了。
比拟说的差不多了,剩下的时间,侃侃借代。借代是借喻的表亲。借代,顾名思义,把一个事物“借”过来之后“代”文中,类似数学中的等量代换。被替代的叫“本体”,替代本体的叫做“借体”。借代运用好了可以有效的突出事物的特点,可以引人联想。
第一种借代是局部代整体。“孤帆一片日变来”就是用帆代替船。“靑箬笠、绿蓑衣”用服装代表了老渔夫。
第二种借代是特征在本体。“看,那个红领巾!”小学时候“泛滥”的一句话之一,不解释了。
第三种借代是现象代本质。“他满脸都是激动的泪水”用泪水代心情。
需要着重强调的就是,借代和借喻的区别。虽然作文中没人去要求那么狠的语法,但是知道一些还是有必要的。借喻是比喻,着重的是相似性。借代不是比喻,着重的是相关性。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有相似的实际的联系,而借喻是靠联想想象联系起来的。
好了,总算说完了。相信记住这四个修辞能为文章增色不少,我们趁热打铁,下一章聊聊描写的方法。
[ 本帖最后由 缘永庐城 于 2009-7-23 20:24 编辑 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