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【1949年】
这会儿要是有福气收着压岁钱,听起来倒是挺唬人的——100块,其实那时候的1分跟今天的100块差不多,也就能买俩糖球儿吧——连包装都没有的那种。
【五十年代】
后来币制改了,压岁钱于是也就开始五分、一毛地给——还得磕响头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呢!不过,那也“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”,合作社买小炮儿买零食去!一路那钱被死攥在手里直到捂出汗来,藏来藏去藏丢了的倒霉事也常有,那种痛心跟今天在股市割肉没什么两样儿。
【六十年代】
行情见涨,也就两毛五毛的,钱一到手,眼前就是小人书、小炮儿、大米花儿。
【七十年代】
拜年磕头的孩子,收个五块十块的压岁钱不成问题。
【八十年代】
钱多了,反而不太兴给压岁钱了——平时的零花钱把压岁钱给比下去了。
【九十年代至今】
孩子成稀罕物儿了,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——不过搁手里攥着的少了,有的让爹妈代管了,有的存银行了,还有就是上网打游戏了。钱越来越不值钱了! |
|